嗨,欢迎来到换书读
成功的第一步往往从人们的思想开始,如果人们头脑中的意识与成功的方向相悖,那么无论怎么做都难以成也我们最忌讳的就是手头做着这件事,脑子里却想着相反的事情。 任何事情要想做成,都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模式,然后按着这个模式一步一步地去做。 如果...... 
439   
我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人,或者说脑子比较快,也因此从小到大一路走来,以为凭着小聪明和滴溜溜转的脑子,就能玩转一切。别人反应不过来的事,我眨眨眼睛就懂了;别人听不懂的话,我听一半就知道后半句是什么了;别人要集中精力去听的课,我一边走神一边听课,还能一边喝可乐……因此,我从来都不是最用心的那一个,尽管我有时候也还算是一个认真...... 
374   
曾有段时间我比较喜欢拖地,因为我家的房子在稍高一点的楼层,那里恰好是空气中的扬尘层,每天开不开窗屋里都一层土。以前懒得收拾,总是积攒一星期才擦一次地,那段时间身体不好在家休息,突然想起来擦地,于是连擦了好几遍的地,看着光洁的地板,心情变得大好。自那天之后,每天都会坚持擦一遍地,甚至连地上有个脚印都不能忍受。我想起了21...... 
411   
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或吐槽——在老家的小城市很压抑;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;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,不知道自己该辞职还是拔地而起去反击……你问我,我也不知道你应该怎么选择,人生都只是自己的,谁也无法代替你做选择,因为没人能保证你未来的路,就...... 
426   
你有没有那种感觉:无精打采,万念俱灰,很累,很狼狈,一大堆工作要做,一大堆麻烦要解决,自己被无力感、焦灼感、毁灭感完全笼罩着,任何东西在你眼中都变得了无生趣,一切都是那么枯燥无聊……这样的你已经被负面情绪缠住了。 某友人,爱红学,曾发誓续写...... 
408   
1. 《活着》读后感 ============ 在还未看内容时我曾做过这样的猜想:小说既然取名为活着,那必然是表现主人公在经历万难后仍然坚强的活着。带着这猜疑我细细品读余华的《活着》,读完之后让我倒吸一口冷气。虽为活着,但却让我不断地看...... 
505   
篇一:《活着》读后感 =============== 平静的近乎冷酷的笔触,余华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;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,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。 鲜红的封皮,一本《活着》,我...... 
461   
一则:《活着》读后感 ============= 面对死亡,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,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——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,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。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,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,中国近百...... 
513   
1. 《活着》读后感 =============== 《活着》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。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,经历了战争,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,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,身边人陆续的死去。在他们...... 
449   
路遥先生的小说《人生》我看过,我谈一谈看法,先谈谈高加林,他有文化,人长的又帅气。肯定是女孩子追求的偶像,这是勿庸质疑的,他追求黄亚萍被甩,我们也不必嘲笑他,他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和自由。再说女主人公,她喜欢加林只是一厢情愿,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...... 
504   
1.《活着》读后感 ========== 《活着》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,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,他们互相感激,同时也互相仇恨,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,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,《活着》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,就像千钧一发,让一根头...... 
463   
为了考试,专业,成绩,读了一堆理论。为了放松,放空,弥补空虚,盯着手机。早已失去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岁月静好,零散的时间略显喧嚣。 阿米尔和哈桑。我们或许也曾像他们那样,将“你与他”刻到树上,石桥,或是任何一个可以证明你们关系的地方,表忠诚,...... 
398   
词曰: 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,是非成败转头空。 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 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。 古今多少事,都附笑谈中。 三国,一个“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”的年代,一个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的岁月,一个“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”的时空。它,忖度于历史的车轮中,一碾一碾的,留下厚...... 
419   
我国四大名著曰三国,道西游,说水浒,讲红楼。然三国是我国第一部历史长篇小说,西游是我国第一部神魔小说,所以我对这两部小说喜爱亦最久,对三国较其它小说了解颇多。下面我不的不把精彩看点与大家分享。?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和,和久必分,此三国开篇之总述也。自我国夏商周以后,五霸称雄(即:齐桓公,楚庄王,晋文公,宋镶公,越王勾...... 
430   
今天时间有限,简单回答。看过《三国演义》三遍,每一次都感觉不一样。 第一次,完全按作者的笔调站在刘备这一边,为蜀汉灭亡而叹息。对很多细节完全忽略,崇拜关羽和诸葛亮,觉得赵云厉害,希望当初是桃园四结义,让赵云排老四。那时候鄙视曹操和周瑜,谁让他们要陷害刘备和诸葛亮呢。 第二次读完三国,关心是的吕布、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马...... 
409